《农村学校花样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022-01-25 12:00

《农村学校花样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九峰中心校体育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能状况。现在的学生大都是家里的掌上宝,都由父母宠着,从来没干过体力活或者受苦,家务活也是长辈包干制,导致现在的孩子体能素质整体偏低,为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我校坚决实施大课间长跑项目。

(2)阳光“2+1”工程文件出台。研究背景和依据表明我们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情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连续呈下降趋势,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让家长教师担心,这引起了我们国家足够的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文件。

(3)根据中小学大课间的内容要求,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可包含体操、舞蹈、身体素质练习、趣味游戏、特色活动、球类活动等六大类,内容也可根据当地和学校的实际来确定,也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定。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农村学校初中体育阳光大课间大多只停留于原始状态,并没有区别于传统大课间,存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单一的问题,大多数学校是上午第二节课后的集体广播操和眼保健操活动,下午是无组织状态的学生自由活动。由于缺少组织与监督,很多学生并没有利用下午第二课堂时间开展体育锻炼。因此,学生达不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要求。

2、研究的意义

(1)花样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体育课间的活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真正使“阳光体育”和国家体育“2+1”工程落到实处,发挥其魅力功效。

(2)围绕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展开设计,更有效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生健康计划,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3)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4)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能力和运动潜能,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5)在“双减”的改革下,学校的体育形式、内容和结构应更加的多元化,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使学生乐于、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活动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和方法。

(6)丰富多彩的课间体育活动能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研究的指导思想

花样大课间活动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实践“快乐体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大课间活动是在教师有选择性地指导下学生进行的自主活动,开发大课间活动,研究大课间活动有效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有突出的作用,正是基于此,本课题以学生大课间活动为研究对象,探索大课间活动的模式构建并结合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尝试制定出评价标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切实提高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质量。

三、课题的界定

新课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

课堂:狭义上的课堂是指进行教学活动时的教室,广义上的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

过程性目标:过程性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让学生经历“特定的体育活动”来完成的。所谓经历“特定的体育活动”,就是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创设出“经历体育活动”、“体验体育活动”、“探索体育活动”等体育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特定的活动中, 在情感和态度上达到经历、 体验和探索体育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过程性目标概括来说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经历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探索性目标”。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定的数学活动是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的关键。结合文献我们对过程性目标作如下整合、界定。

四、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打算着重围绕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过程性目标达成的实践开展了以下工作:

学校花样大课间体育活动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新颖、简易的方式使学生树立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日常的评价落实督促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实效性,旨在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学校花样大课间活动确保了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有一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新时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模式是教会、勤练、常赛,其的目的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再通过有效的评价激励学生认真参与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在学校营造朝气阳光、健康向上的运动氛围,形成“育体、育智、育心”三育一体的校园体育文化特色。

研究重点:

花样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体育课间的活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真正使“阳光体育”和国家体育“2+1”工程落到实处,发挥其魅力功效。围绕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展开设计,更有效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断探索和完善学生健康计划,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存在问题:

(1)在农村地区,由于学校环境、体育设施、师资水平等条件明显落后于城市,缺乏创新性。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农村学校体育阳光大课间大多只停留于原始状态,并没有区别于传统大课间,存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单一的问题,因此,学生达不到每天运动一小时的要求。

(2)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粗放,缺乏科学性,学校是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体育老师是活动的执行者。在农村很多地区,学校并没有意识到阳光体育大课间的作用与意义,在管理模式上停留在形式主义,并无自上而下系统的、严谨的、科学的管理,学校领导挂名,并不做具体的决策,基本由体育老师负责所有大课间的组织与管理。另外,并无具体的评价体系,只是简单粗放地对班级的大课间综合情况情况进行评比。对大课间的管理者、执行者、实施者均无评价。由于缺乏客观的、明确的考核评价体系,领导、老师、学生等也就仅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大课间,并没有发挥大课间的真正作用。
  (3)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不强,缺乏激发性。由于学校没有营造良好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氛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少动力。现在的学生对手机依赖性强,受网络、游戏的负面影响,许多学生更沉迷手机游戏,缺少身体锻炼。学校应该设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解决对策:

(1)做好阳光体育大课间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学校层面要做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每一阶段的顶层设计,包括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实施措施等,总揽全局,谋划在先,行动在后,为大课间的具体实施做好指引。摆脱无目标、无计划、无监管、无评价的四无大课间状态。

(2)制定阳光体育大课间责任制
  阳光大课间是学校的一个专项活动,必然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每一个环节要落实到人,实行责任制能有效地提高大课间的实施效果。责任制要自上而下,由校领导层、管理层、体育科组、年级、班级、后勤组成。领导属于决策层,负责对大课间的顶层设计方案、计划等进行审核与决策,制定相关的制度,如监督制度、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层由学校中层领导,如教导处主任、年级级长、体育科组长等,负责上传下达,将领导层的决策传达给参与大课间的一线教师,将一线教师对大课间的实施意见反馈给领导层,并管理参与大课间的人员。体育科组的教师是具体执行大课间方案的主力军,负责组织与落实各项大课间活动,指导学生参与活动。年级级长与班主任负责配合体育教师的指挥,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大课间。后勤负责保障大课间所需的各种设施设备能满足学生需要,做好学生医疗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责任人落实大课间活动方案,否则,予以相应的惩罚。

(3)建立阳光体育大课间评价体系
  为了能够激励师生共同参与阳光体育大课间,必须要有衡量工作量、参与度、项目效果的评价体系。评价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两大群体,教师主要有体育老师和班主任,要对不同身份的教师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体育老师的评价维度包括组织能力、活动设计能力、学生参与度、指导学生能力,每个维度下细分具体评价指标,并量化为分数。班主任在大课间活动中起辅助作用,主要是调动、鼓励本班学生参与活动,对个别不愿意参加的学生进行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项爱好的运动,并将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反馈给体育老师。评价学生从以班级为单位,维度包括参与人数、参与活动数、参与时间、竞赛获奖数等。评价体系建立后,可将其量化为分数,给积极参与的教师和班级奖励。

(4)提高教师对阳光体育的认识

加强对教师的理论研修活动,组织全体成员对本次科研工作的目标、意义、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进行学习;加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组织全体成员对本次科研工作实践内容进行学习。必要的时候再走出去借鉴兄弟学校的一些经验或请有关专家来进行指导。

五、研究的目标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在小学体育课间活动实践中有关过程性目标达成方面教和学的行为状况,理清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2、通过开展行动研究,摸索出一套促进小学体育课间活动过程性目标达成的有效措施。

3、探索并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机制。

4、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下小学课间活动课题教学的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在实际的运作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直至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教学研究中形成成果、用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

2、实验法:通过对不同学校和班级之间的课间活动实验对比,发现问题、检验研究的初期成果。

3、调查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一是要了解现阶段小学课间活动中过程性目标达成的现状,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案例研究法:选择几个课题成果推广的案例跟踪研究。

5、统计分析法:对各类量表和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数据中发现客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七、研究的步骤和实施计划

1、2021.9月---2021.10月    拟出花样大课间体育活动总体实施方案。

2、2021.11月---2021.12月   花样大课间体育活动初步实施,完成问卷调查,根据不同时间段、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花样大课间活动。

3、2022.1月---2022.2月    大课间体育活动初具规模,并展开实施,组织学生有效尝试不同的大课间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确保人人参与,让学生尽情的放射光与热。

4、2022.3月----2022.5月   大课间体育活动依计划实施,展演、汇报,总结出几套学校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5、2022.6月    整理花样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反思,最后结题,撰写报告。

八、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李永峰                        

成员:郭丹  薛小静  王晨光  赵芳宁

职责:负责整个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研究过程中的各项事宜。

2、课题研究小组

为了能够达保障课题研究如期顺利开展,我们在各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在此基础上挑选出了部分年富力强的教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九、人员分工

根据开题论证会上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将子课题组由立项时预设的五个整合成三个,并重新进行人员分组、分工如下:

李永峰: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领导和指导工作,负责子课题“实施过程性目标过程中的评价机制”研究和管理工作。

郭丹:负责课题研究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并安排部署课题研究任务,检查监督课题进展情况,协调课题研究的各种问题;同时负责子课题“实施过程性目标过程中教师的行为”研究和管理工作;整理相关材料,撰写研究报告,汇总研究成果。

赵方宁: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部门的具体协调工作,负责子课题“实施过程性目标过程中学生的行为”研究和管理工作。

郭丹、薛小静、王晨光:负责课题具体实施实践内容,如花样大课间队列队形、花样跑操、啦啦操和课间操的实施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报告

 

2

问卷调查表、调查报告

表格、报告

 

3

课题组各阶段研究计划、总结反思

计划与总结汇编

 

4

组员各阶段工作总结与反思、心得

计划与总结汇编

全体组员

5

研讨、观摩、展示课材料

教案、照片、视频

全体组员

6

教学模式草案

 

 

7

问卷调查、教学、研究、会议录像

 

 

8

中期报告

 

 

最终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及形式

负责人

9

论文

全体组员

10

教学案例(课例)集

全体组员

11

录像资料光盘

 

12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科研型教师

 

13

结题报告

 

 

 

十二、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

2、学校会对研究工作给予鼎力支持,包括:

⑴学校为研究工作提供全部活动经费。

⑵ 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会给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方便并为课题组购置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以便课题研究的工作能顺利开展。

(3)学校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提供网络支持。

3、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有效进展,课题组建立了课题研究责任制,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监督机制。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九峰中心校体育课题组

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