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从材料入手探索提高小班角色游戏水平的策略研究》
2021-12-22 19:13

                                                                           区域材料投放与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关系的思考
                                                                                 ——未央区西航南苑幼儿园     肖丽娜
【导语】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够让幼儿自由选择并且充分体验和探索,是幼儿个别化教育的手段之一。区域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在游戏中他们能够提高各方面的水平。
【内容概要】小班幼儿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对于他们而言,角色区更能贴近生活,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而角色区的材料投放就要具有适宜性,并且能够辅助提高小班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立足最近发展区,向着更高的能力迈进。
【关键词】区域材料    小班幼儿   游戏水平
     角色区是幼儿喜爱的区域之一,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随意性比较大,他们对很多装扮游戏特别感兴趣,加之爱模仿的特点,总喜欢碰一碰、学一学。由于幼儿角色游戏能力弱、游戏水平低,所以在角色游戏中总是会状况百出。而游戏的开展当然离不开材料的支撑,陈鹤琴先生曾明确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必须有许多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可见,区域材料是保证良好游戏开展的必要条件。
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地受到聆听、观察、触摸等刺激,推动创造性的发展。材料起着激发幼儿游戏动机、支撑游戏开展的作用。在幼儿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
就小班幼儿角色区投放适宜的材料为依托,以促进并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方面做些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对这一活动的思考,以此来不断提高班级幼儿的游戏水平、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 什么是材料?
    游戏材料指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品总和。”幼儿在角色区域中使用的所有物品都属于角色游戏材料。“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游戏、打算怎么进行游戏,跟谁进行游戏,游戏包括哪些流程和环节,这一系列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角色行为的发展。”
二、 什么是“角色游戏水平”?
    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是一种发展了的活动形式,儿童在这种活动中充当成年人的角色(职能),并在专门设置的游戏条件下概括地再现成人的活动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皮亚杰认为,象征性游戏是幼儿借助于代替物的帮助,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景的活动,或者是扮演假装的角色的游戏。象征性或表征性是象征性游戏这一概念的特点。学者姜浩将角色游戏定义为幼儿以“角色扮演”为主要表征手段,自主地表现和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与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笔者结合已有学者的界定和本研究的需要,将角色游戏界定为:在区域活动的大背景下,幼儿完全自主地选择游戏主题、创设游戏环境,并按照自己的想法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设计不同的游戏内容,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和表达对现实生活和环境的认识与体验、想法与愿望的一种象征性游戏活动。
三、由游戏实录引发的几点思考。
    班级娃娃家已经开放了一段时间,从厨房到客厅,再到卧室,教师按照自己的预想添置了足够供幼儿操作的材料,但是孩子们并没有按照教师的预想参与活动,而是出现了一些出人意料的行为。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开始反思: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选择怎样的材料来支持幼儿的活动?怎样的材料才是真正促进幼儿发展并对幼儿有意义的?
    幼儿A和B今天第一次来到娃娃家,两个人一进去就显得很兴奋,东摸摸、西看看,幼儿A摆弄着洋娃娃,幼儿B 则一直敲打着电脑。两位幼儿几乎把娃娃家的东西全部“碰”了一遍,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教师说:“可以把玩具宝宝送回家了,我们下次再玩。”他们俩赶紧把杂乱的东西送回原处,走出了娃娃家。
    小班孩子以平行游戏为主,在娃娃家中的合作、交流机会取决于教师投放的材料。布娃娃是女孩子喜欢的,电脑吸引男孩子的视线,所以大家各玩各的,没有交流、商量的机会,只是模仿大人的动作在里面独自玩耍一通。“增进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提升幼儿生活经验,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没有在这一活动中体现。可见,材料的投放并没有立足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因此,在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中要增加能够激发幼儿互相交往的愿望、主动游戏的材料。如:生日蛋糕盒。在投放时,可以引发幼儿思考:我们什么时候吃生日蛋糕?怎样过生日?和谁一起过?而且进入娃娃家中的人数可以增加到四个,这样孩子们的交往机会就多了。也可以和幼儿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前期经验,投放他们喜爱的、熟悉的活动,例如:做饭用的一套厨具,引导幼儿戴上胸饰分工合作,这样可以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的提高,增加幼儿之间交流的机会。
四、材料投放之我见。
(一)材料的提供可以来自于教师的预设。
    娃娃家材料的选择可以从教师对娃娃家预设的目标和功能来入手,这其实是教师对娃娃家的价值判断。教师预设目标是关于娃娃家的创设要求:“增进幼儿自主游戏的能力,提升幼儿生活经验,促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因此,在角色区的环境创设中,教师要先去了解到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熟知幼儿的兴趣点,对幼儿和材料要做前期的预设。
(二)材料的调整依托于幼儿的活动表现。
    教师要学会观察儿童,根据幼儿的活动状态和出现的问题,来做适当的调整。材料的差异直接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状态,教师在发现了材料的不适宜性之后要做出及时的调整,有目的、有层次地投放。在幼儿有了相应经验后,教师提供可让幼儿充分操作的材料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在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从而获得发展。
(三)材料的二次投放取决于教师的目的。
    小班幼儿年龄小、角色游戏能力弱、游戏水平低,所以在角色游戏中总是会状况百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自主性比较低。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材料投放。如:教师发现幼儿之间不能够互动,那么就要有层次地投放,故意制造材料不足或者只有单一材料的情况引导幼儿之间交流、解决问题、并且潜移默化地发展他们角色的游戏水平,做到有的放矢。简而言之,角色区的材料投放一定要有目的性,要根据现阶段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适宜的材料。
五、充分挖掘材料的游戏价值。
    区域游戏对于幼儿社会交往和情感体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材料与幼儿游戏水平有着微妙的关系。总之,在材料投放方面,要让幼儿去控制材料,而不是材料控制幼儿。
    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生活有关,他们才有话题、有需求、有兴趣。在投放材料方面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也要注意材料有目的的丰富性,满足幼儿的自主发展的需求。而教育性则是要求区域材料投放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调整、灵活实现。
    区域游戏是幼儿潜能的发挥,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所探索的问题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
在角色区的环境创设中,教师也可以请幼儿来帮忙,例如商量“娃娃家”的家具如何摆放,这样既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又起到了教育融入于环境的良好效果。
    总之,角色区游戏的巧妙开展,对每位幼儿的个性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掌握材料投放的几个原则,真正了解到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主要工具的理念,使二者相结合,使其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与游戏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区域活动指导(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董旭花主编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董旭花主编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李国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