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 评审书(补充)
2020-10-20 15:42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小课题

 

 

 

 

申请·评审书(补充)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课 题       于惟                            

负责人工作单位      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                            

         2020       10      16  日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关 键 词

初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实践

 

负责人姓名

于惟

学段

初中

学科

历史

工作单位

全称

西安市第七十一中学

职称

一级教师

负责人所在教研组

政史地教研组

负责人所在

年级组

初一年级组

最后学历/最后学位

本科、学士

电子信箱

396834572 @qq.com

联系方式

手机号码:     13363936605                             QQ号:396834572  

员(不超过4人)

姓 名

职称/职务

工作单位全称

研究专长

学历/学位

张凯

雁塔区第二中学初中部

中国近代史

硕士

 

 

 

 

 

 

 

 

 

 

 

 

 

 

 

    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

 

1、2020.5,于惟老师的教学设计《洋务运动》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二O一九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贰等奖。

2019.1在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西安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课例,并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称号。

2019.2  课例 《社会生活变化小调查》在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组织的碑林区 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19.5,于惟同志的教学设计《社会活变化小查》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二O一八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叁等奖 。

2018.5 ,于惟老师的教学设计《辛亥革命》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市教育学会2017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进行交流并荣获二等奖。

6、 2020.5,张凯老师的教学设计《百家争鸣》在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二O一九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壹等奖。

 

预计完成时间

2021年5月

 

二、课题申请论述

课题名称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学段

初中

课题负责人

 

于惟

学科

历史

课题组成员

  张凯  

 

 

 

 

首先,家国情怀是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之一,这为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渗透家国情怀这一理念,提升中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进一步使得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就是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学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家国情怀可以从观念和认识方面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更好地实现历史学科育人的功能。

其次,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历史学科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科技成就,到近代史的屈辱史和现代史的奋斗史,包含了大量的可以培养家国情怀的素材,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历史课堂也应该从知识转向情感教学。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和启迪性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历史教师应引领学生感悟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魅力,深挖教材中的教育素材,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达到培育学生爱国心和爱乡情的目的。

最后,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和新课改的发展,教育界越来越认识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因此,有关于家国情怀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是将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和初中历史教学联系起来的成果仍然不足。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理论研究为主,还有少量的个案研究,这就为本课题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

综上所述,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有着迫切性和必要性。

 

 

 

 

 

 

 

研究目标

第一,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的伟大成就是靠中国人民的智慧得来的,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第二,感悟到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第三,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研究方法

第一,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关注家国情怀,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第二,认真书写教学设计,备好教材,尤其是涉及家国情怀部分,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第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书写教育随笔。这些都是第一手的真实资料,案例丰富多样。

 

研究内容:

以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为参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践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发掘关注初中历史教材中具有“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教学实践中重视本部分内容,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感悟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学习中国近代探索历程,增强爱国精神。如七年级历史中《青铜器与甲骨文》、《百家争鸣》、《两汉的科技与文化》、《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有关古代科技文化的部分,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又如七年级历史中《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等内容,可以使学生学习在改革中中华民族的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八年级历史中近代列强侵略过程中进行抗争的民族英雄,关于近代化的探索部分,如: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各课,如《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内容,展示了近代中国为实现近代化所做的努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中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九年级历史则主要可以增长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四大发明为世界所做出的贡献等。所以,在初中历史中有丰富的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些更好实践,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加强爱国主义情感。除了课本,我们还要关注西安当地的“家国情怀”因素。

 

创新之处:

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大多以理论研究为主,还有少量的个案研究,这就为本课题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充分挖掘初中历史教材和西安当地的家国情怀素材并将其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家国情怀理念,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建立丰富的具体案例,将核心素养与初中历史教学真正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2019.10准备立项,确立课题人员

2020.10  批准立项

(一)准备阶段(2020.9——2020.10)

   1、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工。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确定实施步骤。  

   3、撰写开题报告。

 

(二)研究实施阶段(2020.10——2021.4)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4、根据研究方案,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具体实施,同时开展好课题的研究。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7、完成课题的实验,写好研究报告。

  8、撰写中期报告。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21.4——2021.5.20)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完善研究报告。

  3、提交研究报告及实施过程中资料。

4、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

预期和呈现

序号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预期完成时间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结题报告

2021年5月

文本

于惟

2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教育随笔

2021年5月

文本

于惟

3

教学案例,活动照片 

2021年5月

资料

于惟

完成课题的

可行性分析

 

课题负责人:于惟,50岁,一级教师,曾多次参加校本教材的编写,多篇教学成果发表、获奖,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社会生活变化小调查》课,在2018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优师”活动中获区二等奖,被评为省级“优课”并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称号。

成员:张凯,25岁,2019年研究生毕业,论文《抗战时期陕西省难童救济教养研究》,获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优秀毕业论文;文章 《近十年中华民国农村金融史研究综述》,《陇东学院学报》发表2018年11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丰富。

历史学科的内容丰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在初中历史中有丰富的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而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将这些更好实践,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加强爱国主义情感。除了课本,我们还要关注西安当地的“家国情怀”因素,好地将教学内容和西安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背景,西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史及东方文明史上最负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我们应该利用西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实践,从秦始皇兵马俑、古城墙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都在诉说着古城西安灿烂的文化历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讲解,这不仅仅会学到中华历史和文化,更维护了历史文化和国家财富!我们可以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了解事情的经过及历史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中做出的伟大贡献的了解。除此之外,陕西延安还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面对当地如此丰富的乡土历史文化,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学习任务,落实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任务。

2.时间保证:

教育教学工作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每两周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及时沟通。

学校保障

  (1)学校领导具有很强的科研意识。把推进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当成学校重要工作来做。

  (2)学校有专人负责教研科工作。建立了“学校—教研组—教师”的教科研网络结构。两校从校长到教科研主任鼎力支持,为课题的顺利进展保驾护航。

4.管理保障:做到四个及时:

  (1)及时记载、整理过程性资料;

  (2)及时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

  (3)及时听课、参与课堂听课说课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

  (4)及时沟通,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序号

时间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发表、获奖或出版情况

级别

1

2020.5

教学设计《洋务运动》

于惟

二O一九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贰等奖。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市教育学会

2

2020.5

教学设计《百家争鸣》

张凯

二O一九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壹等奖。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市教育学会

3

2018.5

教学设计《辛亥革命》

于惟

在2017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进行交流并荣获二等奖。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和西安市教育学会

4

2019.1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于惟

  西安市中被评为优秀课例,并授予“西安市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荣誉称号,

       

西安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