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关于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奥秘”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2022-05-08 09:22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2253

立项号

2021XKT-ZXHX021

课题名称

关于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奥秘”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负责人

 

陈玉侠

 

所在单位

西安市西电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社会,“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如何做到减时增效?显然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一种必然。可以说,“有效教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探索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尽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高效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尤其是一线教师对此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由于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经济、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往往对很多好的模式、策略、经验都只能望洋兴叹,无法直接吸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开篇就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从宏观角度看,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物质的元素组成,并利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创造新物质。从微观角度看,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面深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发生变化时的微观本质,并用模型或者化学符号表示出来。

物质结构知识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从初中到高中,从无机到有机,要理解物质的某一性质就必定用到物质结构理论。从物质的结构本质上理解物质的性质,有利于扩充知识面,扩展思考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简而言之,物质结构理论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应用广泛,在中学化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的核心。

初中化学主要包含五个一级主题,其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从身边熟知的物质提出了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我们进入化学用语世界学习的前奏;而“物质的变化”主题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变化的实质;“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本质原因;“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则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营养物质和营养元素来拉近我们与微观化学世界的距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化学“微粒观”贯穿于四个内容主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微观层面,较为抽象,导致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学生在开始进入化学的殿堂时,是充满好奇与探素的欲望的,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现象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而事实也是这样,学生开始的学习热情高涨,但进入到微观粒子学习时,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存在着各种困难与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影响他们对初中化学的期待,甚至形成了早期的厌学情绪。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分子、原子”等从宏观进入微观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时,就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层次分化,到了化学式的学习时,就尤为突出。较多化学后进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不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学习化学,甚至有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一些学中生甚至个别学优生也开始退入后进生中。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抽象难学,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且大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结构,为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靠学习相关表述进行抽象理解,很难形象化,这使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厌学、怕学”的情绪。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很难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

物质结构的内容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学习难点,不仅在于这部分内容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障碍较大,也在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彼此间在结构或者性质,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知识点弄混淆。一方面,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欠缺,教师很难将学生顺利地从宏观物质或现象引导到微观世界的粒子中去。另一方面,这部分教材中,所提供的演示实验比较少,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授课时,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很难在思想方法上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这些都是这部分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化学属于启蒙化学教育,对学生今后化学学科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本主题的学习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不高,但内容抽象、涉及面广,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本主题内容时有一定难度。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一个重心,是学生能否进入微观化学世界的一个关键。“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培养学生“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还是接下来学习化学的奠基石。除此之外,该部分具体的知识点在每年的中招试卷中有大概9到12分的分值,而应用该部分知识的概念所具有的外延分值更是较多。所以无论是从学习该知识时能顾获取微粒观的情感价值而言,还是该部分内容在学生升学或者考试时所占分值的实际在价值而言,都有必要研究。

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学生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所遇到的认知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树立化学微粒观。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知识网络中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微观构成的起点。了解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认知难点,突破难点,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中的有效教学理论,拓宽教师

 

 

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相关能力的形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实践该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研究者自身的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若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广度,将会对其他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能通过该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孩子们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的“怕”、“烦”的问题,进而能够利用“物质构成的奥秘”解决宏观问题,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样的化学素养,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孩子们对化学的热情和兴趣,进而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中的“物质构成奥秘”界定为九年级化学现行《课程标准》中的基本内容。该主题共包含四个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其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分子   用分子、原子观解释物质的变化,用分析、原子观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2、原子  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3、离子   离子的由来;4、元素及根据物质的组成而进行物质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物质性质的学习;5、化合价及化学式的书写;6、元素周期表等主要内容。

对“有效性教学”的界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主要区别于无效。普遍认为有效教学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学生学好;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以尽可能少的实践、精力和物力投入,成功的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相对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教学活动。简单地说,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的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探究法、课堂观察法、教学案例研究法等,从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实践等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行性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效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有效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并阐述其理论基础、标准与条件;其次,通过对当前教育背景的了解和进行实地访谈与调查,进而了解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大奥秘”有效教学的现状,然后经过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再次,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刚提出了实现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最后,通过案例实践证明哪些策略在促进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并对这些具有一定适用性的策略进行总结,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1月 )

1. 成立课题组,召开专门课题研讨会议,讨论、论证课题方案的可行性,明确研究方向。

2. 制订专题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4月)

第一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2月)

查阅资料,收集并了解当前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寻找关于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性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同类研究的现状,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课题组成员开会,安排初期的工作任务,组织大家学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深度了解课程标准对“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的要求。

2.研究陕西省近十年中考化学试题,对关于“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的考点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文章。

3.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了解前人在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

性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深入学习,对提出的方法、策略等进行整合。

第二阶段(2022年2月——2022年3月)

1.拟定相关的课题教师、学生调研。采用访谈法对部分中学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调研,了解初中化学教师在“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中的现状,存在的困惑或问题有哪些?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或措施?

2.采用问卷调查法,寻找影响学生关于“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中存

在的因素,并进行整理  寻找影响学生学习和理解“物质构成奥秘”部分知识的因素。

第三阶段(2022年3月——2022年4月)

1.  对物质构成奥秘的部分课例进行逐一分析、合作探讨,对在课例

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可行度高的教学设计。

2.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所带班级课堂上进行实验对比,寻找出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多次研讨,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形成该阶段的阶段性总结即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集。

第四阶段(2022年5月-2022年6月下旬)

通过课堂展示、检验研究成果,组织组内教师,对采用的部分方法在实际课堂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撰写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三)、总结阶段:(2022年7——8月中旬)

1. 评价并反思,进一步优化,定稿。反思评价整个设计、课堂验证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形成文字稿。

2. 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完成各项成果汇编工作;

3. 撰写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提交有关的教育媒体,争取公开发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结题报告

2、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3. 专题小论文

4.  教学随笔

5. 调研报告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202253

立项号

2021XKT-ZXHX021

课题名称

关于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奥秘”的有效性教学研究

负责人

 

陈玉侠

 

所在单位

西安市西电中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现代社会,“效率至上”、“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在“疫情”背景下,如何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如何做到减时增效?显然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教学有效性就成为一种必然。可以说,“有效教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探索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尽管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或者高效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尤其是一线教师对此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由于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经济、教育发展差距较大,往往对很多好的模式、策略、经验都只能望洋兴叹,无法直接吸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开篇就指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从宏观角度看,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物质的元素组成,并利用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创造新物质。从微观角度看,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面深入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发生变化时的微观本质,并用模型或者化学符号表示出来。

物质结构知识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从初中到高中,从无机到有机,要理解物质的某一性质就必定用到物质结构理论。从物质的结构本质上理解物质的性质,有利于扩充知识面,扩展思考问题的途径,有利于全面素质的提高.简而言之,物质结构理论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应用广泛,在中学化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学化学的核心。

初中化学主要包含五个一级主题,其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从身边熟知的物质提出了相应的物质的化学式,是我们进入化学用语世界学习的前奏;而“物质的变化”主题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变化的实质;“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阐述了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性质的本质原因;“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则从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营养物质和营养元素来拉近我们与微观化学世界的距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化学“微粒观”贯穿于四个内容主题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微观层面,较为抽象,导致出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

学生在开始进入化学的殿堂时,是充满好奇与探素的欲望的,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现象充满了无限的想象,而事实也是这样,学生开始的学习热情高涨,但进入到微观粒子学习时,相当多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就存在着各种困难与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影响他们对初中化学的期待,甚至形成了早期的厌学情绪。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分子、原子”等从宏观进入微观的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时,就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层次分化,到了化学式的学习时,就尤为突出。较多化学后进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逐渐失去,不再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学习化学,甚至有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一些学中生甚至个别学优生也开始退入后进生中。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抽象难学,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且大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结构,为此,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能靠学习相关表述进行抽象理解,很难形象化,这使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了“厌学、怕学”的情绪。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很难将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起来。

物质结构的内容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都是一个学习难点,不仅在于这部分内容十分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障碍较大,也在于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彼此间在结构或者性质,上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很容易将一些知识点弄混淆。一方面,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欠缺,教师很难将学生顺利地从宏观物质或现象引导到微观世界的粒子中去。另一方面,这部分教材中,所提供的演示实验比较少,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授课时,自身对教材的理解不透,很难在思想方法上引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这些都是这部分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初中化学属于启蒙化学教育,对学生今后化学学科的学习有着很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本主题的学习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不高,但内容抽象、涉及面广,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本主题内容时有一定难度。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一个重心,是学生能否进入微观化学世界的一个关键。“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培养学生“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还是接下来学习化学的奠基石。除此之外,该部分具体的知识点在每年的中招试卷中有大概9到12分的分值,而应用该部分知识的概念所具有的外延分值更是较多。所以无论是从学习该知识时能顾获取微粒观的情感价值而言,还是该部分内容在学生升学或者考试时所占分值的实际在价值而言,都有必要研究。

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学生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所遇到的认知难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难点,树立化学微粒观。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化学知识网络中的基础,是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微观构成的起点。了解学生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认知难点,突破难点,对初中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真正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核心素养,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中的有效教学理论,拓宽教师

 

 

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相关能力的形成;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在实践该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研究者自身的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若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广度,将会对其他教师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希望能通过该课题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孩子们对“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的“怕”、“烦”的问题,进而能够利用“物质构成的奥秘”解决宏观问题,养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样的化学素养,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持孩子们对化学的热情和兴趣,进而爱上化学这门学科。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中的“物质构成奥秘”界定为九年级化学现行《课程标准》中的基本内容。该主题共包含四个二级主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其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1、分子   用分子、原子观解释物质的变化,用分析、原子观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2、原子  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3、离子   离子的由来;4、元素及根据物质的组成而进行物质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物质性质的学习;5、化合价及化学式的书写;6、元素周期表等主要内容。

对“有效性教学”的界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主要区别于无效。普遍认为有效教学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学的目标就是学生学好;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通过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以尽可能少的实践、精力和物力投入,成功的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相对有效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的教学活动。简单地说,有效教学是指成功实现了明确的目的—学生愿意学习和在教学后能够从事教学前所不能从事的学习的教学。

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探究法、课堂观察法、教学案例研究法等,从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教学实践等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行性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效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有效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并阐述其理论基础、标准与条件;其次,通过对当前教育背景的了解和进行实地访谈与调查,进而了解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大奥秘”有效教学的现状,然后经过分析得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再次,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几个方面刚提出了实现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最后,通过案例实践证明哪些策略在促进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并对这些具有一定适用性的策略进行总结,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1月 )

1. 成立课题组,召开专门课题研讨会议,讨论、论证课题方案的可行性,明确研究方向。

2. 制订专题研究方案与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4月)

第一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2月)

查阅资料,收集并了解当前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寻找关于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性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同类研究的现状,撰写开题报告,明确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课题组成员开会,安排初期的工作任务,组织大家学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深度了解课程标准对“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的要求。

2.研究陕西省近十年中考化学试题,对关于“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的考点进行整理、分析,并形成文章。

3.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了解前人在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有效

性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深入学习,对提出的方法、策略等进行整合。

第二阶段(2022年2月——2022年3月)

1.拟定相关的课题教师、学生调研。采用访谈法对部分中学初中化学教师进行调研,了解初中化学教师在“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中的现状,存在的困惑或问题有哪些?有没有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或措施?

2.采用问卷调查法,寻找影响学生关于“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中存

在的因素,并进行整理  寻找影响学生学习和理解“物质构成奥秘”部分知识的因素。

第三阶段(2022年3月——2022年4月)

1.  对物质构成奥秘的部分课例进行逐一分析、合作探讨,对在课例

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可行度高的教学设计。

2.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所带班级课堂上进行实验对比,寻找出学生在这部分知识学习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多次研讨,形成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形成该阶段的阶段性总结即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教学设计集。

第四阶段(2022年5月-2022年6月下旬)

通过课堂展示、检验研究成果,组织组内教师,对采用的部分方法在实际课堂中应用的效果进行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撰写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三)、总结阶段:(2022年7——8月中旬)

1. 评价并反思,进一步优化,定稿。反思评价整个设计、课堂验证过程,进一步优化课堂,形成文字稿。

2. 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完成各项成果汇编工作;

3. 撰写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提交有关的教育媒体,争取公开发表。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结题报告

2、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3. 专题小论文

4.  教学随笔

5. 调研报告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