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婷关于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应用意识”解读 的心得

课程目标关于“应用意识”的文本与解读
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从双基变成四基。“四基”是对“双基”的继承和超越,是在数学教育目标认识上的一个进步。基本活动经验获得了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了新课程对能力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性目标的重视,以及对学生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 什么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它既可以是感觉、知觉的,也可以是反省思考后留下的经验。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判断标准是看“是否有数学思维的参与”,仅是模仿、记忆的数学学习不能被称为数学活动。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两能到四能:《标准(2011年版)》在原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进步”。 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中的“问题”,可以是沟通生活与数学联系的应用问题,也可以是纯数学的问题。 要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与载体。

让学生"动手做”,亲力亲为完成实践性数学任务。

小学的几何教学,从平面到立体,可以形成动手做的实践性数学任务系列。如测量并计算课桌、黑板、教室的面积,利用容器与水,测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按要求设计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纸盒,以及纸质圆柱体模型,等等。通过动手测量、计算与画图、制作,深化相关概念、算法的认识与理解。特别是纸盒、模型的制作练习,对学生认知几何体的展开图与表面积计算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都是极为有益的。

在二年级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将购物融入数学教学,家庭作业就布置成用人民币去购物,或者在家与家长进行购物场景模拟训练,让学生通过亲自购物体验,来认识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