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2021-10-15 16:59

附件2

蓝田县教科局教学研究室

2021至2022学年度教育教学科研县级小课题申报表

小课题

负责人

卫 妮

学科

语文

学历

本科

职称

一级教师

参   加   工作时间

2002.8

手机号

18706739860

工作单位

汤峪镇高堡初级中学

新浪博

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5890527595

申 报

课 题

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审 定

课 题

 

小课题 其他成员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侯雪莲

高级教师

汤峪镇高堡初级中学

吴 琼

一级教师

汤峪镇高堡初级中学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员(签名)      

年   月   日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研究方案(课题研究背景、课题涉及的主要概念界定;课题研究价值分析;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研究分工、成果预设等,字数不低于3000字)

 

 《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研究背景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所传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 深,以其独有的民族特性,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着“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淡薄明志、君子慎独”的自警意识;“超越功利、黜奢崇俭”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些具有精神价值的东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我们民族的风骨和气度,培育了我们民族的品格和精神,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   

  统编教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地融入到教材和课程体系当中,让孩子们在学习与阅读中汲取养分,不断增强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增强文化自信。然而,近年来,随着西方思想的流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学生崇拜影视明星超过历史英雄和著名科学家,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目标理想不够明确和远大。没有吃苦精神,不懂节约,浪费现象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阅读从内容到形成也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部分中学生不去认真品读唐诗宋词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是醉心于《七龙珠》等卡通漫画,少数学生干脆放下书本,迷恋.“韩剧”、流行歌曲、网络游戏。不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迷恋圣诞节、愚人节。在写作方面,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也在背离传统文化。QQ聊天, 微信语音发贴代替了传统的纸和笔。“菜鸟”、“大虾”、“酱紫"、等等,花样繁多,表达随意的网络语言有时竟堂而皇之进入学生作文之中,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语文教师要以语文为载体,立足于课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 

二  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行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它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指导作用,尤其对于正处于人格发展和理想形成阶段的中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让他们学习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树立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远大志向;得到“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可以学到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称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这一课题。

   我们力求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题的研究,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实施语文教学。改变目前沉闷的语文教学现状,学习新的理念,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语文教师智慧,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文化长河游弋。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真正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中学生。

三  课题研究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本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

 1.《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研究。重点把握《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挖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三是倡导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方式;四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研究。传统文化是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从整体上理解和宏观上把握,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浩瀚的文化典籍,独有的传统节日民俗。

  3. “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

  ( 1 )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实施“走进经典”工程。

(2)改革语文教学模式,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

(3)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创建研究性学习平台。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1. 针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问题,发掘语文课程资源中的优秀文化传统资源,寻找可行的切入口和方法,有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方法。

   2. 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校本教材之中,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的育人 功能,让学生把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下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  课题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过滤,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并把其中一些新颖独特,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观点,作为本课题的重要理论支点。

 2. 调查法

   通过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课题设施方案提供依据。在研究过程中适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使课题研究更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因而特别适用于实践性强的本课题的研究。用实证研究法,可以更好地在教学中对教学策略的成效做出检验和评价。

 4. 行动研究法

   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学生语文学习结合的相关问题,把课题研究融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五 课题实施策略

(一)七八九年级学生同时启动“”走进经典“”工程,每一级分别选一个经典,比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增加传统文化积淀,吸收经典营养,为学生写作提供资源,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采用以下对策:

  1. 每天一个一。利用课余15分钟时间诵读古文经典。

  2. 每周一个,读一篇文言散文,理解文意,体会思想内涵。

  3. 每月一个一,老师开设一次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学生写笔记,心得体会。

  4. 每期三个一,举办一期成果展,举办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评选一次先进班级和个人。

   开展走进经典工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怀,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盲目崇外、迷恋网络、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的不良倾向。力图通过经典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去领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达到外化道德行为、内化学生本领的目的。

(二)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内涵,改革语文教学模式,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提升语文课的文化品位,让学生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

 1.创设文化课堂的教学情景

   教室墙上挂出名人画象和名言警句,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课堂上注重导语情景,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音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2. 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从课文注释、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民族传统文化信息。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著作的文化内涵。从文章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据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从课文插图、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加厚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创建各种活动平台。

 1. 充分利用校本教材,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将中国传统节日发扬传承下去。

 2. 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竞赛活动。

 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每个角落。

六  课题实施步骤                 

(一)理论学习阶段( 2021年9月~2021年10月)(阶段负责人:卫妮)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分工。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与计划

3.组织课题组成员研究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各类情况。

4.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的申报工作,争取立项。

(二)具体实施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3月)(阶段负责人:侯雪莲 卫妮 吴琼)

 1.调研、动员、组织学习(侯雪莲)

   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传统文化教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2.写调查报告,并根据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研究实验内容与方式。(吴琼)

 3.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侯雪莲 卫妮 吴琼)

 4.进行中期成果测评问卷调查,写好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修正研究实验内容与方式。(卫妮)

 5.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进一步完善成果论文。(侯雪莲 卫妮 吴琼)

(三)总结结题阶段(2022年4月-2022年5月)(阶段负责人:卫妮)

   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资料,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汇总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 课题成果预设

(一)成果形式

 1.教师教案集。

 2.教师围绕课题撰写的各类论文。

 3示范课案例和课堂教学实录音像制品。                       

 4.收集的研讨会资料、专题学习资料,编写的校本教材。

 5.收集学生的各种活动资料。

(二)使用去向及预期社会效益

   在语文教学中做经验和理论推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