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2021-07-29 17:33


     德育教育过程是长期的、复杂的、多方位的,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这种塑造心灵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不是急风暴雨式的,而只能是润物细无声的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教学能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最终达到滴水穿石之效。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少年儿童,我们既要学会教学生学知识又要教会他们堂堂正正的做人,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做贡献的有用之材。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勇于探索,重视闻道结合,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思想情感陶冶为一体,就能真正的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语文课情感培养也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渗透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能在看似平常而无奇的教材中进行思想情感培育,这才表现出教育者育人的功力。浙江特级教师蒋传一说,语文课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学生觉察不到老师是在进行思想教育,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们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进行德育教育也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声明课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德育思想。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我每授一课,都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二者都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是在欣赏插图,领悟图示中渗透引导学生,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升华学生的思想认识。如教《赵州桥》一课中,除了看赵州桥的插图,再利用一幅具有现代气息的大桥挂图两者进行比较,让学生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及好处,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再配合学生对赵州桥资料的交流介绍和老师对桥的历史年代、形态结构部分的讲述,就能使学生对赵州桥的古朴、坚固、美观留下深刻的印象。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劳动人民的伟大,进而产生了自豪之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充满智慧的祖国人民。
     三是在分析讲解课文中渗透德育思想。文以载道,课文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把两者紧密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能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从而引起共鸣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感追求。